思维定式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,当它支配我们的常态生活时,似乎有某种“习惯成自然”的便利。但是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,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《围炉夜话》中指出:“为人循规矩,而不见精神,则登场之傀儡也;做事守章程,而不知权变,则依样之葫芦也。”在人生博弈中,为了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,我们必须打破惯性思维,不要做经验的奴隶。
积极的思维,从来就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,也不会将任何一种前人的结论当成金科玉律,这种思维的特征,是理性、审慎和怀疑精神。因为理性而拒绝匍匐在最高意志的脚下,执意寻找让世界“脱魔化”的方法和路径,因为审慎而不会轻易地肯定或者否定任何事物、思想和假设,因为怀疑而从不自以为绝对真理在握,终极目标近在眼前。人类所取得的一切进步,无一不是仰仗着这种积极的思维,无一不是来自于对过去的再认识。
而人类中的大多数是懒惰的,习惯于“路径依赖”,对既有的一切,不会、不想、也不敢去质疑和创新,因循守旧,故步自封。进一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,或许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,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精神自由和想象力,只要我们有相应的逻辑知识和学术训练,我们就可以走得很远,直至走入前无古人的荒凉地带;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之中,我们所面临的远不止是这些,除了意识上的抱残守缺和思维上的简单粗暴,更多的时候,还有既得利益者的百般阻挠,还要面对复杂痛苦的现实政治社会考量,若要废祖宗之法,成一家之言,就更需要良知、眼光、立场和决心。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“路径依赖”的所谓学术研究,其实有着更深刻的心理原因,其实是对威权和思想暴力的投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