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)中学物理学科的能动行为的设计
1.组织课堂分组探究活动
例5 组织初中学生分组探究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”“二力平衡的条件”“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”等。
例6 组织高中学生分组探究“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”“形变与弹力的关系”“加速度与力、质量的定量关系”等。
2.布置课外延伸探究活动
如:在初中物理学完“平面镜成像特点”后,给学生(分组)布置估测家里穿衣镜厚度或估测地铁轨道宽度的作业;学完“密度”后,利用家里的用具粗测食用油的密度等。
3.组织小课题研究比赛活动
如:实验的改进,探究实验的开发;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,调查报告;科学史的研究,科学成果的比较研究;生活、生产用品的改进或发明等。
课堂分组探究活动、课外延伸探究活动和小课题研究比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。
第八节 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行为方式
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、手段、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,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、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,是由行为主体(教师和学生)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行为。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显性行为,如教学组织、教学语言、示范板演、实验操作等。从表象上看,这种显性行为可以在教学评价中直接认知和把握;二是隐性行为,它由情感、意志、道德、价值观、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,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和自主性。中学化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,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,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,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,使教与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。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和萝岗区化学教师们的不断实践,我们发现,在化学课堂中实施主动、互动和能动的教与学方式,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。